宏源纺机的事业起始于1956年✿★◈,在一个多甲子的峥嵘岁月中✿★◈,这家企业始终践行“实业强国”的使命初心✿★◈,始终坚守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攀高峰✿★◈,成功跻身于我国纺机优质制造商行列✿★◈,为中国纺织工业贡献了数不清的“首创”“第一”✿★◈:第一台悬锭粗纱机✿★◈,第一台高速弹力丝机✿★◈,第一台电脑粗纱机……✿★◈。多少宏源纺机人见证了宏源栉风沐雨的不懈奋进之路✿★◈,回望过往✿★◈,一路艰辛✿★◈,一路奋发✿★◈,一路辉煌✿★◈,感慨万千德扑之星app✿★◈。最近出版发行的《无锡工业企业发展亲历记》(1949-2019)一书刊登了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强的回忆录文稿✿★◈,详细介绍了无锡宏源纺机的艰辛创立和改革发展历程✿★◈。本文为周志强文稿摘录内容及企业档案资料整理而成✿★◈。
1956年✿★◈,在完成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凯歌声中✿★◈,无锡市纺织✿★◈、缫丝机器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无锡市纺织机械厂应运而生✿★◈,由利新机器厂✿★◈、勤新铁工厂✿★◈、友恒机器工场等34家企业合并组建而成✿★◈,企业名称为公私合营无锡纺织机械厂✿★◈。经资产核算✿★◈,公私合营后企业的固定资产103700元✿★◈;各种机床设备61台✿★◈;职工438人✿★◈;主要产品为杂质分离机✿★◈、碎棉机✿★◈、验布机39魔域✿★◈、缫丝机德扑之星app✿★◈,以及钢扣✿★◈、梭子✿★◈、纱剪等✿★◈。
其后✿★◈,无锡市纺织机械厂历经多次调整✿★◈、分厂并厂✿★◈、产品整合✿★◈,初具规模✿★◈。随着企业的壮大发展✿★◈,扩建厂房势在必行✿★◈。1958年7月✿★◈,根据城市整体规划✿★◈,新厂址选定在新工业区的东端✿★◈,梅园乡太湖人民公社锡梅公路大王基段✿★◈。1960年初✿★◈,基建完成并完成了搬迁工作✿★◈。
1959年公私合营无锡纺织机械厂与无锡缫丝机械厂合并为“无锡纺织机械厂”✿★◈,开始生产缫丝机械✿★◈、黄麻机械✿★◈。1960年成功开发了D101自动缫丝机✿★◈。
1960年✿★◈,江苏省开始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上调了粮棉生产的比例✿★◈。各地反映棉花丰收在望✿★◈,但纺机配件供不上✿★◈,棉纺产品出不来✿★◈。省委下决心从下拨到纺织厂的技改费用中划出一笔资金支持建造了无锡纺织机械厂的热处理车间✿★◈。当年援越的黄麻机制造完成后✿★◈,在国内装配完成后送到国外✿★◈,安装调试一次成功德扑之星app✿★◈,受到了好评✿★◈。黄麻机也因此成了纺织机械厂的主导产品✿★◈,生产了将近十年✿★◈。
1964年纺织机械厂开始大批量生产C561黄麻精纺机✿★◈、C571黄麻粗纱机以及C581黄麻捻线年纺织机械厂拓展产品门类✿★◈,开始生产热定型机✿★◈、热风拉幅机✿★◈、石油汽压缩机✿★◈、螺杆挤压机✿★◈、消光调匀器等✿★◈,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
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无锡市纺织机械厂被国家经委列入全国2000家大中型骨干企业整顿行列✿★◈,企业全面开展整顿工作✿★◈,使各项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无锡市纺织机械厂又被列为无锡市首批31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这一轮改革中✿★◈,企业推行厂长负责制和干部聘用制✿★◈,层层建立以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当时厂里推行了多种形式的内部承包✿★◈,全厂的9个车间✿★◈、工段✿★◈、实习工厂等都实行了承包39魔域✿★◈,搞活了企业内部分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职工们热情高涨✿★◈。
在搞活机制✿★◈、创新发展的基础上✿★◈,纺织机械厂以对外开放的崭新姿态✿★◈,引进国外先进纺机设备✿★◈,用新产品领跑企业发展✿★◈,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
1984年8月✿★◈,纺织机械厂凭借着设计制造VC473弹力丝机的能力以及具有专业技术力量的优势德扑之星app✿★◈,由纺织工业部组织✿★◈,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在北京与德国巴马格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以技贸结合的形式✿★◈,合作生产具有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FK6—700M✿★◈、V两种型号的高速弹力丝机(被列为纺机总公司“六五”和“七五”期间的8个重中之重攻关项目)✿★◈。这种高速弹力丝机技术含量高✿★◈、机械性能稳定✿★◈,线米/分✿★◈,比原生产的低弹机高出四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较高✿★◈。
该项目合同期为四年✿★◈,由德方提供图纸✿★◈,双方联合制造✿★◈,无锡纺机厂总装成台✿★◈。第一年无锡纺机厂制造25%的零部件✿★◈,以后按此比例递增✿★◈,四年后全部由无锡纺机厂生产制造✿★◈。
首先✿★◈,抓好协调指挥✿★◈。成立了合作生产办公室✿★◈,加强对高速弹力丝机生产的组织领导✿★◈。合作生产办公室在生产组织的指挥✿★◈、技术问题的决定✿★◈、横向关系的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注意处理好当前试制任务与今后批量生产的关系✿★◈,确保试制任务完成后即能投入批量生产✿★◈。
其次✿★◈,抓好挖潜降本✿★◈。面对原材料提价✿★◈、能源提价✿★◈,企业坚持节约挖潜✿★◈,降低生产成本✿★◈,把节约这一要求✿★◈,渗透到设计✿★◈、工艺✿★◈、制造各个环节✿★◈,用一项项设计上的改进✿★◈,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产品成本✿★◈,做到生产技术提升与产品成本控制的有效融合德扑之星app✿★◈。
第三✿★◈,推行联合生产✿★◈。在不大规模增加设备✿★◈、建造厂房✿★◈、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加强横向经济联合✿★◈,先后建立了宜兴县和桥分厂✿★◈,无锡县钱桥历村分厂✿★◈、无锡县八士分厂✿★◈,以合作的形式✿★◈,让分厂承担总厂弹力丝机的钣冲件✿★◈、金加工件的相关零部件✿★◈,这对于劳动力平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组织攻关竞赛✿★◈。在对第一批生产的25%的零部件的分析排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多个技术攻关小组✿★◈,落实攻关内容✿★◈、攻关要求✿★◈、计划进度和责任部门责任人✿★◈,并据此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促进了高速弹力丝机试制工作的稳步推进✿★◈。
1985年12月25日✿★◈,这台凝聚了全体宏源人心血的国内第一台具有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FK6-700型高速弹力丝假捻机经过72小时机械运转✿★◈,试制成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季国标✿★◈、纺机总公司总经理凌宝银和江苏省省长顾秀莲莅临本厂视察了该机的运转情况✿★◈。它的试制成功也标志着我国化纤机械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化纤机械国际市场的局面德扑之星app✿★◈,使中国的化纤业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1986年纺织机械厂被列入“国家大中型智力优惠企业”“国家大中型三为主优惠企业”“无锡市七·五经济改革管理现代化试点优惠企业”“全国第二批千家大中型优惠企业”✿★◈,企业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991年2月28日✿★◈,无锡宏源纺织机械制造集团成立✿★◈,这是以无锡市纺织机械厂为主体发起组建的法人联合体✿★◈,是以“宏源牌”产品为龙头✿★◈、以社会化大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方向的经济组织✿★◈,由40家成员单位组成✿★◈,为江苏省当时最大的纺机制造集团✿★◈,职工达7500人✿★◈。
集团分为4 个层次✿★◈,即✿★◈:由3家企业所组成的核心层✿★◈;由2家企业实行委托经营所组成的紧密层✿★◈;由12家企业以控股39魔域✿★◈、参股方式加入的半紧密层✿★◈;由21家企业以加工协作契约方式结合的松散层✿★◈。以这种方式组建集团企业✿★◈,当时在无锡市的企业集团里还是第一家✿★◈。
集团公司不断改革内部体制✿★◈,完善整体功能✿★◈,建立财务核算机制✿★◈,理顺生产经营环节✿★◈,逐步实现了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发展路子✿★◈,收到了明显实效✿★◈。集团建立当年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利税总额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同比大幅增长✿★◈,位列省内同行业第一✿★◈、无锡市机械行业领先✿★◈。
在改革生产经营体制上✿★◈:精简机构✿★◈,实行事业部制✿★◈,把原来各厂所属的53个科室部门精简为“八部✿★◈、三室✿★◈、二会”✿★◈,提高生产效率✿★◈;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厂制✿★◈。根据生产特点39魔域✿★◈,优化组合✿★◈,把原来的厂和车间全部组建为分厂✿★◈。
在改革劳动人事制度上✿★◈,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废除终身制✿★◈,做到“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在工资分配制度上✿★◈,建立“以岗定薪✿★◈、按岗取酬”的激励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
其后✿★◈,宏源又成为无锡市股份制改革的先行军✿★◈。1993年6月✿★◈,江苏省体改委正式批复同意组建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当年7月起✿★◈,宏源纺机集团通过证券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法人股✿★◈,短短两个月内✿★◈,认购股份3200万股✿★◈,定向募集内部职工股831万股✿★◈。同年10月28日✿★◈,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无锡市首家股份制改制企业✿★◈,公司股本总额1.43亿元✿★◈。
无锡市首家向全社会发行法人股企业--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华东信息报》1993年11月专门作了报道
改制后的宏源✿★◈,调整了产权结构✿★◈,权责更加清晰✿★◈,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制✿★◈。与此同时✿★◈,理顺了党委会与董事会✿★◈、职代会与股东会✿★◈、监事会与职工民主管理的关系✿★◈。产权结构变化的最大效应是产权人格化✿★◈,7%的内部职工股✿★◈,使职工与企业建立了命运共同体德扑之星app✿★◈。
在国际化方面✿★◈,企业扩大外贸出口产品覆盖面✿★◈,加大主导产品出口量✿★◈,打破化纤机械出口为零的局面✿★◈,粗纱机出口总量逐渐实现全国第一✿★◈;加快利用外资脚步✿★◈,兴办合资企业✿★◈,相继与香港磐石公司合资兴建协和广场大酒店✿★◈,与德国巴马格兴办合资公司✿★◈;开疆拓域✿★◈,在境外设立经销点✿★◈,在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投资兴办工厂✿★◈,在印尼设立纺机器材公司
在多元化方面✿★◈,既深耕纺机主业产品✿★◈,又发展纺织化纤产品39魔域✿★◈,立足纺机✿★◈,跳出纺机✿★◈,既尝试餐饮娱乐服务✿★◈,又尝试商业流通✿★◈;既开辟证券市场✿★◈,又探索房地产业发展✿★◈。当时✿★◈,以协和大酒店建成为标志✿★◈,集宾馆✿★◈、商场✿★◈、金融✿★◈、房地产及餐饮等于一体39魔域✿★◈,积极打造“宏源一条街”✿★◈。
进入新世纪✿★◈,面对大好形势✿★◈,宏源公司并未停滞改革创新的步伐✿★◈,继续推进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调整✿★◈,以切实改变原来粗放型✿★◈、社会化办厂的传统模式✿★◈,简化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在减员分流✿★◈,分离富余人员过程中✿★◈,通过买断工龄✿★◈、内退等方式✿★◈,有序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全公司由近2000人压降为800人左右✿★◈。
这一时期✿★◈,宏源通过“瘦身”改造✿★◈,横向上实现资产“止血”✿★◈,纵向上实现扁平化发展✿★◈,创造了月产高速弹力丝机45台✿★◈、粗纱机100台的新的历史纪录✿★◈,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也迈上新的台阶✿★◈,曾经位居国内同行业前二39魔域✿★◈,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维持在30%左右✿★◈,人均生产产值突破100万元39魔域✿★◈,达到国际先进制造水平✿★◈。
在宏源股权结构上✿★◈,曾多次变更✿★◈,一度将69.8%的国有股权转让给太极实业✿★◈。2007年✿★◈,组建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时✿★◈,太极实业所拥有的69.8%的股权又分别转让给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和无锡金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1年3月✿★◈,按照无锡市“退城进园”的统一规划部署✿★◈,宏源公司完成整体搬迁✿★◈,进入无锡锡东产业园✿★◈,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实现经营层和骨干增资持股✿★◈,成为了无锡国有企业改革先例✿★◈,以新的姿态和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自主开发✿★◈,关键在人才✿★◈。那些年✿★◈,公司在完善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上多管齐下✿★◈,其中包括加大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力度✿★◈,给予住房补贴✿★◈;着力提高技术人员待遇✿★◈,注重技术人员培训✿★◈,联合高等院校举办研究生班✿★◈;建立科技大会制度✿★◈,大力加强高级技能技师的培养✿★◈;推行缴纳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期权激励制度等✿★◈。在当时✿★◈,由于政策倾斜✿★◈,部分技术人员的收入可以高于部门领导甚至公司领导✿★◈。公司还大胆启用新人担任项目主设计✿★◈,在广大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近年来✿★◈,公司坚持科技兴企✿★◈,根据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型等产品发展趋势✿★◈,加快技术开发✿★◈,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产品HY-9型✿★◈、HY-10型高速弹力丝机✿★◈、HY498型棉纺粗纱机✿★◈、IDS化纤物流自动化线等✿★◈,逐渐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宏源人不断深化改革✿★◈,谋求创新发展✿★◈,正围绕推进上市✿★◈、战略转型和打造百年宏源目标不断奋进✿★◈。虽然✿★◈,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依然会有重重困难和坎坷波折✿★◈,但宏源人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勇气✿★◈、激情和意志一如既往✿★◈,一代又一代宏源人将始终践行国有企业的应有担当✿★◈,为民族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无锡工业企业发展亲历记》(1949-2019)编纂出版及本篇文稿征集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原无锡市纺织机械厂党委书记丁大卫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无锡工业企业发展亲历记》(1949-2019)登载回忆录文稿423篇✿★◈,字数222万字✿★◈,照片2088张✿★◈,其中黑白老照片409张✿★◈。想阅读本书文章✿★◈,请关注“呼唤遥远”近期在今日头条上的连续推文✿★◈。员工旅游✿★◈,德扑之星官网✿★◈,党建活动✿★◈!